5G對智慧城市建設的作用有多大
5G對智慧城市建設的作用有多大
5G發展到現在,沒有人知道未來會應用在哪些地方,哪些領域,但是一些需要數據支持的地方一定可以用到5G。所謂的智慧城市,應該是大幅度的提升了城市化智能,首當其沖就是城市交通,下面是我做的一些未來的5G暢想。
1.智慧城市
科目二的難度相信很多人都記憶猶新。但在未來,即便你考不到駕照,你也可以獨自搭乘一輛車去你想去的地方,你即是司機又不是司機,即是乘客也不是乘客。
你需要做的就是確定你的出發點和目的地,然后打開你的5G手機,系統智能匹配離你最近的一臺自動駕駛車輛,它將安全地載你去你想去的地方。堵車?走錯路?等等問題都將離你遠去。
尤其是大城市,為了使交通的持續暢通,出臺了車牌限號等各種政策,但在未來,只要大幅增加自動駕駛車輛、開通自動駕駛專屬線路,讓大數據實時去匹配人們的用車需求,把控各個路段的車輛數量,就可以很好的化解交通擁堵問題。
或許你9點上班,8點50出門也不會遲到,自動駕駛將分秒不差的把你送至你的辦公地點,這么一想,是不是很向往這種分秒不差的生活,因為這無疑是在延長你的生命。
而我們,把這種負責城市交通運輸的產業稱它們為:智慧城市。
2.智慧農業
民以食為天,首先改變的應該是農業。AI養豬已經不是什么新聞,但之前發明的AI養豬僅僅是"豬臉識別",為養殖場提供圈養方便,加快出欄的速度,對于一只豬的身體健康情況就不得而知了。
但有了5G技術,可以同時為成千上萬只豬帶上體感芯片,建立一個屬于生豬的科技世界,實時監控每一只豬的健康狀況,無論是剛出生的還是準備出欄的都給它們戴上智能手環。
通過監測豬的體溫、心率、脂含量等醫學數據,將發育不良、不好吃懶做的豬揪出來,進行針對性圈養,因材施教。而這些數據,每秒鐘都是爆炸性指數型增長,目前4G的收發速度根本不足以實現,但是5G可以做到。
當然,有了科學養豬的經驗,人類還可以將此舉繼續發揚光大,農作物、高端藥材等對環境要求比較高的植物都可以大規模批量生產了。
既然是批量生產,就需要專人專場去負責,在未來5G時代,這種負責樣本采集、科學化養殖的企業和人群我們可以稱他們為:智慧養殖。
3.智慧環境
天氣預報的精準程度一直是人類所期望的,現在的智能手機上,都有實時預報監測,比如:"30分鐘后會降雨","一小時后雨漸停";等等,但是準確度卻很低。
而天氣之所以變化莫測,一個原因是傳感器數量的不足,針對大氣壓強、云層溫度等水雨氣象檢測的傳感器,真的很需要5G技術的支持。相比農業,每一只豬的運動范圍畢竟有限,但是天空那么大,你想怎么采集呢?
只有5G技術能辦到,尤其是城市中高樓大廈的阻礙,數以萬計的采集風箱數據都無法準確地實時上傳數據服務器,但5G可以解決這一難題,這種負責天文氣象檢測的產業,我們可以稱它們為:智慧環境。
4.智慧教育
美國的哈佛大學新開了一門極地考察課程,你將和導師團隊一起登上南極大陸,與企鵝親密接觸,聽到它的呼吸和心跳。而這些你只需要在家里用你的5GVR眼鏡就可以做到,記得做好防凍措施,南極洲的寒冷可能會讓你凍得哆嗦,因為傳感器都是實時相互的。
到了星期天,你為兒子報的課外輔導班該上課了,但是兒子一整天都在家里學習,這是為什么呢?
因為5G在線視頻課程已經可以讓你足不出戶就可以一對一全視化教學,你不再是盯著一個屏幕看一步學一步,而是將老師的虛擬投影直接投射到你的家里,聲音、相貌,幾乎一點損失也沒有,這就是高清視頻3D全息投影技術。
這種負責時空的教育產業我們可以稱它們為:智慧教育。
5.人工智能
5G最直接的三大特點:移動帶寬(eMBB)增加,海量機器類通信(mMTC)和低時延通信技術(uRLLC),換言之就是速度快、連接廣、延時低。那如何將人工智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來呢?我們再來暢想一下。
而這樣的未來真的讓人很期待。